2007/03/06
【News】創意發想的理性思維
去年,寫下台灣創意設計類書籍最傳奇一頁的,莫過於三采文化出版的「創意市集101」、「創意市集102」,每一集都賣5萬本以上;今年初甫上市的「創意市集103」,也已躋身暢銷書。
探究「創意市集」系列書籍熱賣的原因,絕不只是一般人想當然耳的「文字退讓給圖片」,更不能忽視的,是此系列書籍編輯背後精準的產業策略,以及科學化、電腦化的管理。
以內容為例,外行人可能認為,不過就是收錄一堆創意人及其作品圖片;事實上,三采文化總經理張輝明一開始,就把「創意市集」系列書籍設定是一個平台,以平台的概念操作,讓不同的創意人、創意作品可持續進入這個平台,不會只做一本就後繼無力。三采文化未來將把此平台持續做大,並加以e化。
如此,出版社可以持續出版,創意人因為上了這個平台,而提高能見度,想找創意、找人才的企業,也可透過這個平台找到適合的人選,猶如創意人才界的人力銀行,創造出多贏可能。
主題管理的市場區隔
去年曾有一家藝術基金會舉辦藝術展,就從書中找到了風格相近的插畫家,幫忙設計展覽文宣品;一位在紐約唸設計的學生回台探親時,不忘特地去買這本書。
耕耘創意設計書籍市場,三采自有一套市場區隔、時間區隔的方法。市場區隔採「主題管理」方式。書籍上的第一個數字代表不同主題,例如1系列是創意市集,3系列是插畫市集,未來還會陸續出版其他不同主題書籍,用不同數字代表;不同的區隔有不同的定價策略,1系列走大眾市場,3系列走專業市場,前者的售價就低於後者,市場區隔的很清楚。
再以出書間隔為例,「創意市集101」系列每一本書的出版間距維持在大約兩個半月。張輝明解釋,三采曾研究過,出書時間太密集,容易自己打自己,但間隔太久又無法保持暢銷溫度,「一個月太快,半年又期待太久,三個月左右是最適合的期待時間。」
堅實的後勤系統
除了有清楚的產業策略,三采還有強大後勤系統與現代電腦化管理做後盾。
三采有自己的攝影棚、攝影師,創意者如果沒有作品照片,可以把作品送到三采棚裡拍照;三采圖庫容納約40萬張照片,隨時因應出版所需,以蘋果的圖片為例,「不論要一籃、一顆、半粒、四分之一,應有盡有。」
在三采辦公室裡,張輝明每天熟練地打開電腦,切換電腦畫面,在日報表、請假單、出貨單等e化單據間,輕鬆掌握各個部門的最新進度。
創意管理流程的運作更是紀律嚴明。在提案期階段,對創意百分之百開放,但到了決定期階段便百分之百尊重市場。張輝明強調:「這個步驟的先後次序,絕對不能錯!」
以書封為例,要採用哪個創意,不由老闆決定,也不是「長官說了算」,而是由所有工作人員票選決定。
層次分明的決策流程
例如創意者可能會有A、B、C、D、E五個提案,基於鼓勵創意,這五個封面會同時列入網路票選名單;但進入決定期,則由所有員工網路票選,由獲得最多票數者出線。
這個決策過程,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層次。張輝明說,假設眾人在第一階段選定B提案,第二階段決策過程則著重如何為選定的B「加分」,因為選出來的B有時不是最完美的,可能只有80分,這時可以透過專業強化創意,以B為基礎發展出B1、B2、B3等可能是80、90、95分的三個選項。第二層工作就是在B系列中選出分數最高的。
這個決策過程還可以有第三層,例如大家選出B2的設計稿,但要用那一種顏色,同樣可以透過票選機制在不同的選項中,做最後的決定。
採訪當天,三采正為即將出版的「BRAND名牌誌」封面定稿,雖然張輝明學的是美術,但他和員工一樣,只擁有一票投票權。
只見他在附有五張封面的e-mail中,勾選最喜愛的封面,然後「送出」。
這個過程讓感性、創意的提案,從產出到執行,決策過程都非常科學、理性。 正如張輝明所強調的:「創意管理,該科學就科學,該感性就感性。」
【資料來源:2007/03/05 經濟日報】(引用自聯合人力網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